人物雕塑的意義和發(fā)展
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(fā)展,城市基礎建設的增加,大型景觀建筑越來越偏重于選擇用雕塑來反映人們的精神需求、審美理念。雕塑藝術已融入城市的環(huán)境規(guī)劃中,不僅改變一個城市的文化取向和審美取向,而且對大眾的審美有著引導性,進而突出了城市雕塑在城市景觀中的重要價值。人物銅雕作為城市雕塑中的一類,在每座城市中千百年來,英雄輩出,燦若星河,它們或出自神話故事,或出自歷史典故,帶給觀賞者豐富的審美體驗,回味感知英雄的歷史,領略當地歷史文化、人文風俗,感受著“文化景觀”蘊藏的豐富內涵。懷念歷史、感受當代,展望未來。
中國的人物銅雕注重意向渾融,注重通過意向之后的表現,偏于象征、表現、寫意、追求美和善統(tǒng)一,而西方注重再現、模仿、寫實、追求美和真統(tǒng)一。這是中西方人物銅雕中最大的差異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,中國基于倫理性的要求,在人物雕塑藝術中很少出現裸體的人體雕塑。在人物雕塑取材上更為嚴謹,根據人物的特點及雕塑者想要表達的寓意,選擇適合人物精神的材質,使人物雕塑作品更富有神諭。比如同樣是塑造女性人物雕塑,選擇漢白玉材質,多能體現女性的唯美與向往;選擇鑄銅材質,則更多地表現為現代女性心靈深處的需求,往往抽象化;中國的人物雕塑長期形成了很多共性的東西,相比之下,雕塑家的個性顯然比較缺乏。如何用東方語言來表達個性精神,這恰恰是中國當代雕塑所欠缺的,即為時代雕像,為文化雕像,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,對精神的理解融貫進去。在繼隨中國傳統(tǒng)人物雕塑寫意精神的基礎上,融入西方藝術的思想,做出中國人物雕塑的個性。